阿拉伯古墓有随葬品吗

作者:极乐园小编    发布时间:2022-03-13 12:00:01     文章来源:内容整合    阅读人数:

世界上的几大古墓,古墓也可以这么漂亮的吗

  青铜时代:考古学上继红铜时代之后的一个时代。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较红铜的熔点低、硬度高,便于铸造。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中国在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已是高度发达了的青铜时代。在青铜时代,尚不能排斥石器的使用,有的地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有的地区已进入奴隶制社会。中国在青铜时代已建立奴隶制国家,有相当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并有了文字。
  巴林是波斯湾中的一个美丽岛国,全国面积660平方千米,面积虽然不大,可是它的坟茔之多,墓场之大,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罕见的。
  巴林国内闻名遐迩的坟林墓海,横排竖列的丘陵状坟头,整整齐齐绵延数十里,非常壮观。据不完全统计,坟墓的数量不少于17万,占地面积30多平方千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古墓群。考古学家们从发掘的70来个坟墓情况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这些坟墓的历史年代久远,可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器时代。对于研究世界史的人来说,这些古墓的发现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
  巴林的古墓分为两种,一种是双墓并葬,一种是单墓,绝大多数是单墓。墓身头朝东,足朝西,从西面开门,门上横放着一条石门楣。左右两面墙用5层石砌成,地上铺满细沙,棺材以石板为盖。死者都是头朝东,右侧卧,两腿成弓形,微向前曲,双臂伸向前方,手心向着面部。
  双墓双葬的情况不多,大概只有头人才能享有这种特权。双墓分两层。坟头高出地面4.6米,直径20米。底层的地板用石头砌成,右墙上还有两个窗户,但上层则没有窗户。
  不论是单墓还是双墓,所有墓中都有陪葬品。其中最多的是红釉花瓶、圆底直颈宽花条纹陶罐、匕首、金属矛头,驼鸟蛋壳制作的饰物及羚羊、羊等动物骨骼,有的坟墓入口处还有狗骨。
  这些古墓使我们不禁回到迪勒门时代。当时巴林及科威特的法莱卡岛上的繁荣景象又出现在我们眼前,那时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已经流传到这里。公元10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麦斯欧迪曾经在他的名著《黄金牧地》一书中这样描述:“中国之船直航至翁蛮(今阿曼苏丹国?、波斯湾畔之西拉甫港、八哈刺因(指巴林?、俄波拉、巴斯拉等港。而以上诸地之船舶,亦直接航至中国也。”今天在巴林博物馆中看到的那些出土文物中就有中国制造的手推小磨、灯碗、马灯及中国古钱。这些古物见证了古代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往来。
  应该不能吧。

古埃及法老的陪葬品是咋设置的

  金字塔内部的法老墓室
  法老墓室延伸到地平线以下30米处,墓室左侧,放置着法老出游时乘坐的宝车,使用的宝床。位于墓室中央部位的是法老胡夫的棺椁,是用镶有金边和贴有金块的大型木料精雕细刻而成,十分华丽精美,棺椁分为两层,上层是法老的全身木制雕像,下层放置着法老的木乃伊。陪葬品有法老心爱的宝剑、宝刀、古埃及式宝船、宝瓶、宝箱,最吸引人的是四个巨大的百宝盆,内装有奇珍异宝,价值连城,棺木前方有两位手持神器的守护神,四角有四位美丽的侍女。
  
  而殉葬与从葬最早是古埃及法老定的:让仆人陪葬或者雕像,这个与古中国的人数差不多,建议你可以去学考古领个证,去金字塔里查死人骨头有几个……
  从第十一王朝起的二千多年里,安放在墓室里的大量陪葬塑像都反映出人们的这种思想,它们构成了殉葬品的主要部份,在古埃及语中它们被称为乌萨布提(ushabty),意为“听候吩咐极乐园公墓”,是死者的仆人,在灵界里听从神灵的召唤从事各种农业活动。即使在灵界,亡者也要按照奥西里斯的规定准备足够的食物,因此这些仆人们手里拿的农具和肩扛的种子袋分别代表着锄地、播种、灌溉等农业活动。 除了种植谷物之外,亚麻的栽种也同样重要,死者在灵界也需要由亚麻获得珍贵的纤维用以织布。这些殉葬的小雕像一般都代表着被制成木乃伊的死者,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全身被布裹着,雕像的材质多种多样:石头、土陶、彩陶、木材,而帝王陵墓中的这类雕像则是木制塑金。殉葬塑像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最多不超过365个,即保证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有一个雕像代表。这些雕像有的放在地上,有的放在色彩鲜艳的小木棺内,还有的则身裹亚麻放入专用的人形小棺材内。在这些小雕像身上刻有死者的名字和官衔,从十八王朝起,还增加了亡者之书中涉及农活的章节
  
  古埃及奴隶主生前便动用数十万奴隶为自己营造墓室——金字塔,其规模之大,技术之精,足令现代人叹为观止。杀死奴隶以殉葬,更是惨无人道。据发掘统计,中国殷商墓葬中殉葬者的人数,达一万以上。 从古中国可参照古埃及的人数
  法老,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作为颂词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将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是国家政权的最高代表,掌握军、政、神权。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图坦卡蒙墓里都有什么陪葬品

  图坦卡蒙墓(埃及)
  豪华醒目的金字塔从建成之日起就日益成为吸引盗贼的磁石,以及人民
  发泄他们正当的愤怒的场所,使建筑它们的真正意图全盘落空。埃及法老们
  心惊肉跳之余,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把墓室和祭庙截然分开,后者依然留
  在城市,前者则修到穷乡僻壤之中。尽管这对法老的亡灵非常不便,因为它
  不得不每天几次赶远路到庙里就餐,然后再赶回墓室安息,未免太辛苦了些。
  但为了使自己的墓室不再受到骚扰,别无选择的法老只好痛下决心。所以,
  从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1085 年,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开始,法
  老们在首都底比斯坐落的河对岸,即亡灵城里,建起了自己的祭庙;而在尼
  罗河西岸的一个荒凉的小山谷里,凿岩成墓。新王国时期的62 位法老的墓室
  都藏在这个小山谷里,于是,有了“帝王谷”的名称。这些墓室分布在山谷
  两旁,依势开凿,类似中国的窑洞,但经历数千年的变迁也不倒塌;墓穴之
  上也不像中国的帝陵外加封树,而是用乱石堵住洞口,外面不留痕迹,并立
  许多假墓以迷惑盗墓人。饶是如此煞费苦心,法老们仍不能如愿安息。因为
  他们陪葬的巨大财富是盗墓贼担当一切风险、付出一切辛苦的最诱人的报
  酬。帝王谷不可避免地成为帝王和盗贼的家乡。不过在这被认为是已经掘遍
  了的帝王谷里面,却还藏着一个幸运儿。那就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的
  墓室。它是迄今发现的唯一未被洗劫一空的古埃及王陵。
  1922 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弗林德斯·比特里的入门弟子
  ——发现并发掘了这座墓室。原来图坦卡蒙墓(Tutenkhamon’s Tomb)就藏
  在一些破败的石棚(大概是当年修建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六世墓室的工人的
  临时住处)下面,入口距拉美西斯六世的墓不到4 米远。1933 年发掘完毕。
  这是当时考古界的一件惊人大事。
  这座墓室规模不大,形式也比较简易。主体由甬道、前厅、棺椁室、耳
  室和库房组成。甬道长达120 米,各室中以前厅为最大,面积为8.5x4 米。
  墓室内有图案鲜明、色彩繁复的壁画,内容以宗教活动和埋葬场面为主。画
  面庄重精审,手法成熟稳健,代表着埃及古代艺术繁荣阶段的高水平。
  其实,这座幸运的墓室也并非原封不动,盗贼曾不止一次地光顾过它,
  但都被守墓官员赶跑了,所以大部分的随葬品被剩了下来。这些数以千计的
  随葬品布满了除棺椁室外的其他各室,有家俱、雕像、武器、王杖、包金战
  车等,豪华精致、美不胜收。尤其是那张木制金银贴面的狮腿宝座,被卡特
  认为是“迄今为止埃及出土的最美丽的文物”。如今这些随葬品已被移往开
  罗博物馆中展出。
  真正原封未动的,是整个陵寝的关键部分——棺椁室。它的金碧辉煌使
  第一个看见它的人瞠目结舌。首先是几乎塞满整个房间的4 层木制圣柜(或
  称外椁),圣柜通体用黄金覆盖,四面镶着鲜艳的蓝釉饰板,上面是各种旨
  在保护死者的宗教象征图形。外椁内是整块黄色石英岩雕成的内椁,长2.75
  米,宽1.5 米,高1.5 米。内椁的盖是用重达1.25 吨的玫瑰色花岗石制
  成的,大概是当年工匠们把原盖跌碎后的替代品。石棺周围浮雕的女神伸开
  双臂和双翅托住棺脚,似乎预防有人侵犯。庞大的石棺盖下,尚有三重人形
  棺。最外层是贴金木棺,如初出熔炉的黄金一样耀眼。棺盖上是国王的金像。
  像的头和双手铸成立体的,身体则采用浮雕的手法。法老的双手交叉在胸前,
  手里握着用蓝釉镶嵌的曲杖和连枷,它们是王权的象征。法老的脸用纯金铸
  成,眼睛用的是阿拉贡白石和黑曜石,眉毛和眼圈用的是透明蓝玉,表情严
  峻淡漠,面容栩栩如生。法老的前额上镶嵌着艳丽的眼镜蛇和兀鹰——上埃
  及和下埃及的图徽,这两样东西上套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这是法老死后,那
  年轻的寡后献给亡夫的。这富有朴素的人情味的小花环,使卡特感触良多。
  他说:“尽管这里一片金光闪闪,举目是皇家的豪华,但什么也没有这几朵
  枯萎的花美丽。花虽枯萎,却还能辨出颜色。这些花告诉我们,3300 年不过
  像是从昨天到明天这样短暂的一瞬。”
  第二层棺也是贴金木棺,棺盖上法老的金像身穿礼服,周身是阴府之神
  奥西里斯神式的华丽装饰。
  最内层棺豪华惊人,竟是由整块的纯金片打制而成,长1.85 米,厚2.5
  ——3.5 毫米,重达6 千克以上,为古代黄金工艺品中所仅见。棺盖下,就
  是图坦卡蒙这位盛装长眠的法老。在卡特开启棺盖之前,整整3300 年的时间
  里,他既未被生人的眼睛看见过,也未被生人的手触碰过。他被黄金和珠宝
  层层包裹着,纯金的面罩下,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安详的青年的面孔。
  医生断定这是一位18 岁的法老。
  关于这位年轻的法老我们知道,他大约公元前1361~1352 年在位,是阿
  蒙霍特普四世(约公元前1379~1362 年在位)的女婿。与其说他这位岳父大
  人是一个法老,不如说他是一个沉湎于宗教幻想的诗人。在阿蒙霍特普四世
  当政之际,王权与阿蒙①神庙的矛盾已经明确,于是他以宗教改革的方式来打
  击阿蒙神庙,提倡只崇拜太阳神——阿顿神②的新教,所以后人称他为“异教
  国王”。他为此改掉了自己原带有“阿蒙”的名字,立新名曰“埃赫那顿”,
  意为“阿顿之光”。埃赫那顿膝下无子,只有二女。大女儿和女婿在他驾崩
  前就死于底比斯,死因不明,很可能是遭到暗害,埃赫那顿本人也险遭暗害。
  最后,年仅9 岁的二女婿图坦卡顿作了继位法老。这个还不懂事的孩子登基
  以后,在其辅佐者的授意下,很快就把这场声威浩大的改革葬送了,并且又
  把名字由图坦卡顿改为图坦卡蒙。他在位仅9 年即告夭亡,大概也是出于某
  种政治暗害。这位青年的政绩如何现在一无所知,但只活了18 年的国王大约
  不会有什么重大的成就。卡特说,就我们所知,图坦卡蒙一生唯一出色的成
  绩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这话是有道理的。
  然而,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的葬仪已是如此豪华,那么埃及昌盛时
  期的伟大法老的殡葬之奢侈就真是难以想象、难以形容的了,而他们对人民
  剥削、压迫、驱使之酷烈也自是难以言表。

马家窑文化中有没有玉器陪葬

  没有出土报道。
  马家窑文化的墓葬,经发掘的有2000多座,墓地一般和住地相邻,流行公共墓地,墓葬排列不太规则,多数为东或东南方向。盛行土坑墓,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葬式因时期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一般有仰身直肢、侧身屈肢和二次葬。墓葬内一般都有随葬品,主要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少数随葬粮食和猪、狗、羊等家畜。有的墓地的随葬品,男性多石斧、石锛和石凿等工具,女性多纺轮和日用陶器,反映出男女间的分工。随葬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差别,而且越到晚期差别越大,有的随葬品达90多件,而有的一无所有。这种贫富差别的增大,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步走向解体和中国文明曙光的来临。
  马家窑的文化中是有玉器陪葬的。
  这个不知道,你的去百度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马家窑出土文物,以石器和陶器为主,未见有出土玉器报道;石器包括: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等,也有盘状器、铲形器,磨制较为精细;陶器主要采用泥条盘筑和捏塑法制作,主要有瓶、罐、盆、钵等,瓶多为喇叭口,罐为敞口,盆的口沿外卷,钵为圆唇。马家窑出土文物以彩陶著名,器形有壶、罐、盆、瓶、碗、钵等。遗址与文物于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因此而得名马家窑文化,实际上是马家窑彩陶文化遗址。

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了多少件随葬品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东屯渡乡(今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境内,临浏阳河,为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利苍妻子辛追及其子利狶或兄弟三座墓葬。经发掘,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和极具科学、史料和研究价值的众多随葬品,成为197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和世界重要的考古发现而闻名。其出土文物现已全部移入湖南省博物馆,博物馆内辟有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分为墓葬出土文物陈列和墓坑遗址陈列二大部分。墓址原为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相传为五代时期之楚国君王马殷及其家族墓葬,故名“马王堆”。大土堆东、西方向各突起一个土冢,二冢相距二十多米,顶部均平圆而底部相连,形似马鞍,故也有人称之为“马鞍堆”。出土文物马王堆汉墓两千多年来从未被盗,保存完好,因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特别是一号墓出土的历两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尸及三号墓出土的大量帛书文献,为西汉初期历史考证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震惊了世界。出土时,一号墓由于用白膏泥密封好,因此女尸历经二千年仍保存完好,被发现时,曾有气体喷出燃烧,但由于没及时收集气体,不知具体成份,成了千年女湿尸仍保存完好的难解之谜。女尸从最早发掘的一号墓中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据考证为利苍的妻子辛追,年龄约五十岁左右,出土时软组织有弹性,关节能活动,血管清晰可见,为世界考古史上前所未见的不腐湿尸,此后将此类古尸命名为马王堆尸。尸体经湖南医学院专家解剖后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长期向游客开放,已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千万计的游客。漆器一号墓出土了大量陪葬用漆器,如杯、盘、化妆盒等,杯盘内底上写有“君幸食”、“君幸酒”字样,外表光亮如新,足见汉初漆器制造工业之精。有的学者认为,这些漆器应该是当时由四川生产的。帛画一号墓内棺覆盖了一幅精美的T型帛画,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汉初的神仙方术思想,学者们认为这幅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国。马王堆帛书在三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其中包括《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养生方》等汉初学术与方术文献,其中《易》与《老子》都与今本有较大的区别,被认为是这些书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传抄版本之一,大量的方术文献有助于了解汉初的占卜、星相、医术、房中术等内容。帛书的字体接近于汉隶,而别具一格,被书界称为“马王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