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知节墓出土的随葬品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2-03-13 23:00:01     文章来源:内容整合    阅读人数:

唐朝民间女姓陪葬品有哪些物品

  宁夏吴忠市唐墓群是迄今为止宁夏境内发现规模最大、分布最密集的唐代墓葬群。由于将进行市政建设,考古工作者对墓葬群实施了抢救性发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对92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近3万平方米,清理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除了大量陶器、铜器外,还发现了北方陪葬品中极为罕见的漆器陪葬品,出土了陶砚、古币、古篦、铁剪、泥塑镇墓武士以及一组五件拇指大小的精美玉器等文物。
  
  据主持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介绍,全部唐代妇女化妆用品均出土于一座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中型墓葬,属墓主人的陪葬物品,同时出土的还有表明墓主人身份级别的“唐三彩”小型残片。这套化妆用品包括漆器化妆粉盒、铜镜、骨簪、骨梳。除骨梳、漆器化妆盒受到自然侵蚀外,其它文物基本完好无损。在漆器化妆粉盒内,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白色粉末,其色泽洁白,质感滑润细腻。经初步鉴定,应是唐代妇女所用的一种化妆品。
  搜一下:唐朝民间女姓陪葬品有哪些物品

曹操墓中出土的最有价值的文物是什么

  铭石牌,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回的该墓被盗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依据。
  遗骨(很有可能,或者说就是曹操的)
  曾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据统计,出土器物250余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壁、石枕、刻名石牌、陶俑等。其中刻铭石牌共出土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极为珍贵的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挌虎短矛”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出土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有价值的、
  应该都有价值的!

曹操墓出土了些什么东西

  出土八件重要随葬物品
  据悉,墓虽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随葬品,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玉等多种质地。器内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随葬物品极为珍贵的共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
  曹操高陵曾多次被盗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
  这座大墓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为及时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墓地规模宏大结构复杂
  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约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
  
  认定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确认,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介绍,认定依据主要有六方面。
  1 极乐园公墓价格 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六十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通州极乐园公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2 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3 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23年(公元220年)病逝于洛阳,并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
  4 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的《遗令》称“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5 最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6 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据中新网
  宽9.8米
  墓道长39.5米
  距地表大概15米
  占地740多平方米
  传说中的曹操墓——
  “72疑冢”神乎其神
  关于曹操陵墓,史上有太多传说,特别是“七十二疑冢”更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出殡时准备72具棺木
  史上传说,曹操为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生前做了周密安排,出殡那一天,通州极乐园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
  曹操遗令否定“72疑冢”
  传说毕竟还是传说,想要知道曹操的墓到底在哪里,还是要从他临终时的遗令谈起。这份遗令全文如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遗令虽不能帮人找到真的曹操墓,但却解决了一件事:彻底否定了“七十二疑冢”的存在。在遗令中,曹操明确规定他的寿陵需要建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上面既不要封土,也不要种树。这样看来,临漳、磁县境内的“七十二疑冢”,却是人工封土堆积而成的,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座小山,显然不符合曹操所规定的形制。
  据新闻午报
  曹操设专职盗墓机构
  堪称“盗墓之王”
  盗墓,是王者行为,刘去、项羽,都是这样。到了汉末,又出了一位盗墓中的王者——曾被汉献帝刘协封为“魏王”的曹操。
  曹操成立“盗墓办公室”
  曹操盗墓在中国盗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标志性人物。为了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这样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盗墓办公室”的人员都被授以相应的不同职务:总指挥叫“发丘中郎将”、发掘队长叫“摸金校尉”。
  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得钱财,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是名副其实的“寻宝派”盗墓之王,而且是“天王级”人物。传说后来有些盗墓贼把“曹天王”奉为行业神供奉起来,在行盗前会给他上炷香,保佑平安多发财。
  亲临现场指挥盗墓
  曹操盗墓,《三国志》原文并不见载,仅见于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中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的《魏氏春秋》里的文字——“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曹操盗墓非常狠和彻底,“所过隳突,无骸不露”。隳突就是破坏的意思,破坏得很彻底,这也是盗墓者的典型性行为之一。
  曹操盗走了金缕玉衣?
  曹操盗刘武的墓很成功。刘武富可敌国,随葬品数量很惊人。曹操从刘武墓中盗走了多少宝物?《艺文类聚》上有这样的文字: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据说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的财宝,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三年。
  曹操到底盗取了哪些宝物史书上没有交代,但有一样东西极有可能是曹操盗走了——刘武穿的金缕玉衣。玉衣是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相当珍贵。
  据凤凰网
  史上有关曹操墓的3种说法
  A 故乡说
  说曹操于建安23年正月在洛阳病逝,二月初二入葬,葬于故里谯陵。以魏文帝曹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为证。
  B 漳河说
  推断曹操墓在漳河河底。说顺治初年漳河干涸,一渔夫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以碑文明记此乃曹操。
  C 安阳说
  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位于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与今河北临漳习文村一带。
  他的骨架,他的棺材。。
  肯定都是好东西,主要是陪葬品和尸骨

曾侯乙死后有多少人陪葬`陪葬品有什么

  曾侯乙,姓姬名乙。他不仅是一位熟谙车战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兴趣广泛的艺术家。
  曾侯乙墓出土的以编钟为代表的万件文物,以在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而震惊世界,作为墓主人的曾侯乙也因而备受世人关注。然而曾侯乙何许人?史籍无载。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指出周朝在随国、曾国都封有同姓诸侯。1979年,在随州市郊义地岗季氏梁一座春秋中期的墓葬出土两件铭文铜戈,器主季怡为曾国公族,曾穆侯之子西宫的后人。根据铭文,季怡自称“周王孙”,证明曾侯本是周王的宗支。
  
  谭维四据此推断,曾国为姬姓封国,作为其国君的曾侯乙与周天子同姓毋庸置疑。
  
  据他介绍,曾侯乙墓万件文物中以车马兵器最多,其种类之全、数量之众、综合功能之强,前所未见。其中射远兵器居多,长杆兵器尤为特殊,且有极为罕见的矛状车軎,这些都是用于车战的武器装备,说明曾侯乙是一位擅长车战的军事家和指挥官。
  
  曾侯乙墓随葬数量庞多的乐器,钟磬铭文中有大量乐理乐律铭文,显示了曾侯乙生前对于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的重视程度。墓内还有大量铸造极精的青铜器珍品,及绘画、雕塑艺术、书法精品,并且大量文物并非冥器,而是曾侯乙生前所用之物,多为他亲自督造,说明他兴趣广泛,具有多方面的才华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
  可以私聊我~

随葬品的各个时期的随葬品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均已达到相当的高度,随葬品种类日益丰富,不再具有早期墓葬中那种鲜明的时代特色。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她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死后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白银高达亿两。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监,慈禧棺内葬宝时,他是参加者。他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详细记录了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价值。 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下面锒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5分重的珍珠2400粒。 盖在慈禧尸体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被长280厘米,宽274厘米明黄缎底,捻金织成。全被不但花纹繁多,而且还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25000字。经被上缀有820粒珍珠。盗墓贼拆走了珍珠,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宫时才被发现,免遭危运。在经被之上又盖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网球被,也是传世奇宝。 慈禧头戴凤冠,冠由珍珠宝石锒嵌而成,冠上有一颗重4两大如鸡蛋珍珠,当时价值白银约1000-2000万两,其凤冠价值可想而知。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此珠分开是两块,透明无光;合拢时是一个园球,可透出一道绿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专家估计可能是两颗钻石。东陵被盗墓将军挖掘后,此夜明珠被孙殿英送给了宋美龄,以逃罪责。 慈禧脖颈上有朝珠三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是红宝石的。她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头前方有蚌佛18尊,头顶一翡翠荷叶,叶满绿筋,如大然一般,重22两5钱4分当时价值285万两白银。头两侧有金,翠玉佛10尊,手边各置玉雕马8匹,玉罗汉18尊。在其尸体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红宝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两;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黄籽粉瓤者两个,绿皮白籽黄瓤者两个,估价600万两白银;翠桃10个,绿色桃身,粉红色桃尖,难分真伪。翡翠白菜两颗,绿叶白心,在白色菜心上落有一只满绿的蝈喂,绿色的菜叶旁有两只典色的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处,独具匠心,稀世珍宝,估值1000万两白银。 棺内最珍贵的是座率纹花,烟云流动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珑宝塔。其尸体旁边还放满了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非和田而无。当宝物殓葬完毕,发现棺内尚有孔隙,又倒进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红兰宝石、祖母绿宝石2200块,仅这些填空的珍珠宝石就值223万两白银。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从1879年东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宫最后封闭,其间30余年中,还陆续向地宫内放置了各种奇瑰珍宝,金玉祭品1000多件。孙殿英盗挖两太后墓后至今这些无价之宝不知流落何方。 新疆一块数吨重的大玉为做地宫中放置棺木的寝床,送到库车县境而因故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