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棺椁里面有什么随葬品

作者:殡葬小编    发布时间:2022-03-15 08:59:01     文章来源:内容整合    阅读人数:

秦始皇墓里到底有什么啊

  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城东5公里处,背靠骊山,面对渭水,仿效咸阳宫而建,寝殿、便殿、内城、外城一应俱全。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张占民告诉记者,始皇陵从秦始皇继位之时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七八年。而就在即将完工之时,又发生了一次“意外”。
  秦二世二年,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打到了距始皇陵只有数千米的戏水(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对大兵压境,秦二世只能匆忙下令修陵民工组成军队迎击起义军,尚未竣工的始皇陵工程从此终止。
  深埋骊山只是传说地宫就在封土台下民间传说,始皇陵的地宫在骊山中,陵与山之间由一条地下通道连接,而史料中始皇帝命令当时的修筑者“再旁行三百丈”修建地宫的记载,更让人感觉地宫隐藏在遥远的地球深处。
  然而,这似乎只是个障眼法。去年,考古人员对始皇陵进行了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发现地宫其实就在陵墓的封土台下,距地平面只有35米。
  探测发现,始皇陵地宫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与墓室呈矩形,墓室在地宫中央,高1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一、 始皇陵“安保”措施
  盗墓现象古来有之,与秦墓年代相近的汉墓更有十墓九空的说法。那么,始皇陵是否也遭到过盗掘呢?根据种种迹象,考古专家们认为,始皇陵没有被盗过,陵墓被盗后最明显的标志———盗洞,从来没有在始皇陵周围出现过。是什么令历代的盗墓贼在始皇陵宝藏面前却步了呢?
  1、设置暗箭招待盗墓贼
  《史记》记载,始皇陵设计者在墓地内“令匠做机弩矢,有所近者辄射之”。就是说,为了防止有人盗墓,秦始皇命令工匠在墓室门口设置了机关暗箭,一旦盗墓者走近,触动机关箭就会射出来。机弩矢是用机械控制自动射箭的弩机。
  2、“水银江川”也能“防盗”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始皇陵地宫内的描述,目前惟一能够验证的就是关于水银的记载了。
  考古人员在对始皇陵及周围进行汞含量测试时,发现在封土台中心1.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个强汞异常区。其分布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如果真如《史记》所载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话,刚好与渤海、黄海位置相符。
  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为营造恢弘、奢华的景观,地宫中弥漫的汞还可使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另外,汞是剧毒物,更可以毒死盗墓者。
  3、“长明灯”制造无氧地宫
  此外,《史记》中还记载,始皇陵中“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就是用蜡烛放在地宫中长时间燃烧。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防腐、防盗措施。蜡烛燃烧时需要大量氧气,当地宫封闭后,内外隔绝,空气逐渐被蜡烛燃烧耗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无氧空间,除保证尸体、陪葬品不被氧化外,一旦有盗墓贼贸然进入,其下场就是窒息而死。
  二、地宫猜想
  1、恢弘始皇陵被一具腐尸占据
  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女尸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很多人会联想到,沉睡地下两千年的秦始皇的遗体保存得怎样?这个问题还要从秦始皇之死说起。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巡游云梦等地,李斯、胡亥、赵高等随行。就在这一次出巡中,秦始皇在到达平原津后病倒了,其后不久就死于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北)行宫。
  为了不使秦始皇的死讯传扬出去而引起混乱,丞相李斯决定秘不发丧,将其尸体载于车中,饮食奏请如常,下令车队加紧赶路。
  此时正值酷暑时节,秦始皇的尸体没运出多远,就发出了熏人的恶臭。为防止因臭味扩散而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等人派人取来一筐筐的鲍鱼,将鲍鱼与秦始皇的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
  经过50多天的长途跋涉,秦始皇的尸体终于运回咸阳。由于秦始皇从死到下葬间隔了近两个月,并且途中尸体就已腐败,估计运回咸阳后早已面目全非了,因此,躺在恢弘始皇陵中的只是一具腐尸而已。
  2、秦始皇尸体用华丽棺椁盛殓
  秦始皇下葬时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棺椁?对此,文献中均未明确记载,而司马迁等也只留下了“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的含糊记录。
  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仔细研究文献中的只言片语,就会发现秦始皇使用的未必是铜棺。“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能够“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有木质的才能做到,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在外涂漆了。
  另外,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使用标准来看,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应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高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太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他

秦始皇灵墓里到底有什么东西

  秦始皇陵考古项目近日取得重大进展,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等有关部门运用遥感和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勘探的结果首次证实秦陵底下确实存在地宫和墓室,并确定了地宫的位置。 墓室主体尚未坍塌进水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宫结构尺寸怎样,墓室是否坍塌进水?我国科技工作者应用重力、磁法、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法等技术,经过历时一年的勘查试验验证,终于揭开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谜。秦始皇的真墓就在封土堆下面,石质建筑的墓室主体尚未坍塌进水。初步探测显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秦始皇墓室确实体现了“千古一帝”的气派。 墓室位于地宫中央 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士毅介绍,本次测量探测到由地宫开挖后回填夯土引起的明显重力异常以及弹性波法反射异常,由开挖范围对应封土堆细夯土墙引起的明显磁异常,由墓室引起的高电阻率异常,开挖范围内汞异常,宫墙引起重力异常和绕射点异常。这些异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画出一个巨大地下建筑群轮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规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筑群。因此,现在可以回答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秦始皇地宫、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刘士毅说,初步评估,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开挖范围主体约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开挖范围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顶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宫墙顶深海拔高程约471米,高约16米,宽约8米,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125米。宫墙之上的细夯土墙与宫墙位置、范围基本一致,高约30余米。 始皇陵是否被盗尚不得而知 测量探测到的封土堆汞异常分布特点耐人寻味:北、东最强,南、西次之,北、西最弱。根据秦始皇墓内以水银模拟天下江河的传说加以推测,可能反映了秦朝时期中国人的江河地理概念,例如可能与秦始皇到过渤海有关。 刘士毅说,由于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进行三维探测与反演,磁法的人为干扰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测量只给出地宫建筑位置、埋深、大小、形状。至于墓室内所藏珍宝是否如史书记载的那样,以及是否被盗,是非到开挖之日无法解开的谜语。 秦始皇墓是座庞大地宫 据新华社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真墓就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面,石质建筑的墓室主体尚未坍塌进水。“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我国科技工作者应用重力、磁法、高密度电法等物探、化探技术,经过历时一年的勘查试验验证,终于揭开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谜。 27日,通过验收的科技部“863”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士毅说,根据本次测量探测,“现在可以回答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秦始皇地宫、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初步评估,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开挖范围主体约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开挖范围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 秦始皇墓揭开神秘面纱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宫结构尺寸怎样,墓室是否坍塌进水?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历时一年的勘查试验验证,终于揭开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谜。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士毅介绍,本次测量探测到由地宫开挖后回填夯土引起的明显重力异常以及弹性波法反射异常,由开挖范围对应封土堆细夯土墙引起的明显磁异常,由墓室引起的高电阻率异常,开挖范围内汞异常,宫墙引起重力异常和绕射点异常。这些异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画出一个巨大地下建筑群轮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规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筑群。因此,现在可以回答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秦始皇地宫、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刘士毅说,初步评估,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开挖范围主体约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开挖范围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顶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宫墙顶深海拔高程约471米,高约16米,宽约8米,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125米。宫墙之上的细夯土墙与宫墙位置、范围基本一致,高约30余米。测量探测到的封土堆汞异常分布特点耐人寻味:北、东最强,南、西次之,北、西最弱。 刘士毅说,由于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进行三维探测与反演,磁法的人为干扰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测量只给出地宫建筑位置、埋深、大小、形状。至于墓室内所藏珍宝是否如史书记载的那样,以及是否被盗,是非到开挖之日无法解开的谜语。
  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城东5公里处,背靠骊山,面对渭水,仿效咸阳宫而建,寝殿、便殿、内城、外城一应俱全。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张占民告诉记者,始皇陵从秦始皇继位之时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七八年。而就在即将完工之时,又发生了一次“意外”。
  秦二世二年,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打到了距始皇陵只有数千米的戏水(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对大兵压境,秦二世只能匆忙下令修陵民工组成军队迎击起义军,尚未竣工的始皇陵工程从此终止。
  深埋骊山只是传说地宫就在封土台下民间传说,始皇陵的地宫在骊山中,陵与山之间由一条地下通道连接,而史料中始皇帝命令当时的修筑者“再旁行三百丈”修建地宫的记载,更让人感觉地宫隐藏在遥远的地球深处。
  然而,通州极乐园这似乎只是个障眼法。去年,考古人员对始皇陵进行了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发现地宫其实就在陵墓的封土台下,距地平面只有35米。
  探测发现,始皇陵地宫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与墓室呈矩形,墓室在地宫中央,高1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一、 始皇陵“安保”措施
  盗墓现象古来有之,与秦墓年代相近的汉墓更有十墓九空的说法。那么,始皇陵是否也遭到过盗掘呢?根据种种迹象,考古专家们认为,始皇陵没有被盗过,陵墓被盗后最明显的标志———盗洞,从来没有在始皇陵周围出现过。是什么令历代的盗墓贼在始皇陵宝藏面前却步了呢?
  1、设置暗箭招待盗墓贼
  《史记》记载,始皇陵设计者在墓地内“令匠做机弩矢,有所近者辄射之”。就是说,为了防止有人盗墓,秦始皇命令工匠在墓室门口设置了机关暗箭,一旦盗墓者走近,触动机关箭就会射出来。机弩矢是用机械控制自动射箭的弩机。
  2、“水银江川”也能“防盗”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始皇陵地宫内的描述,目前惟一能够验证的就是关于水银的记载了。
  考古人员在对始皇陵及周围进行汞含量测试时,发现在封土台中心1.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个强汞异常区。其分布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如果真如《史记》所载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话,刚好与渤海、黄海位置相符。
  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为营造恢弘、奢华的景观,地宫中弥漫的汞还可使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另外,汞是剧毒物,更可以毒死盗墓者。
  3、“长明灯”制造无氧地宫
  此外,《史记》中还记载,始皇陵中“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就是用蜡烛放在地宫中长时间燃烧。这种做极乐园公墓产权法实际上也是一种防腐、防盗措施。蜡烛燃烧时需要大量氧气,当地宫封闭后,内外隔绝,空气逐渐被蜡烛燃烧耗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无氧空间,除保证尸体、陪葬品不被氧化外,一旦有盗墓贼贸然进入,其下场就是窒息而死。
  二、地宫猜想
  1、恢弘始皇陵被一具腐尸占据
  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女尸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很多人会联想到,沉睡地下两千年的秦始皇的遗体保存得怎样?这个问题还要从秦始皇之死说起。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巡游云梦等地,李斯、胡亥、赵高等随行。就在这一次出巡中,秦始皇在到达平原津后病倒了,其后不久就死于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北)行宫。
  为了不使秦始皇的死讯传扬出去而引起混乱,丞相李斯决定秘不发丧,将其尸体载于车中,饮食奏请如常,下令车队加紧赶路。
  此时正值酷暑时节,秦始皇的尸体没运出多远,就发出了熏人的恶臭。为防止因臭味扩散而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等人派人取来一筐筐的鲍鱼,将鲍鱼与秦始皇的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
  经过50多天的长途跋涉,秦始皇的尸体终于运回咸阳。由于秦始皇从死到下葬间隔了近两个月,并且途中尸体就已腐败,估计运回咸阳后早已面目全非了,因此,躺在恢弘始皇陵中的只是一具腐尸而已。
  2、秦始皇尸体用华丽棺椁盛殓
  秦始皇下葬时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棺椁?对此,文献中均未明确记载,而司马迁等也只留下了“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的含糊记录。
  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仔细研究文献中的只言片语,就会发现秦始皇使用的未必是铜棺。“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极乐园公墓丽,不可胜原”,能够“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有木质的才能做到,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在外涂漆了。
  另外,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使用标准来看,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应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高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太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他

秦始皇的坟墓里有啥东西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法国总统希拉克对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赞誉,使秦始皇陵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回答:始皇陵位于临潼城东5公里处,背靠骊山,面对渭水,仿效咸阳宫而建,寝殿、便殿、内城、外城一应俱全。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张占民告诉记者,始皇陵从秦始皇继位之时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七八年。而就在即将完工之时,又发生了一次“意外”。 秦二世二年,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打到了距始皇陵只有数千米的戏水(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面对大兵压境,秦二世只能匆忙下令修陵民工组成军队迎击起义军,尚未竣工的始皇陵工程从此终止。 深埋骊山只是传说地宫就在封土台下民间传说,始皇陵的地宫在骊山中,陵与山之间由一条地下通道连接,而史料中始皇帝命令当时的修筑者“再旁行三百丈”修建地宫的记载,更让人感觉地宫隐藏在遥远的地球深处。 然而,这似乎只是个障眼法。去年,考古人员对始皇陵进行了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发现地宫其实就在陵墓的封土台下,距地平面只有35米。 探测发现,始皇陵地宫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与墓室呈矩形,墓室在地宫中央,高1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一、 始皇陵“安保”措施 盗墓现象古来有之,与秦墓年代相近的汉墓更有十墓九空的说法。那么,始皇陵是否也遭到过盗掘呢?根据种种迹象,考古专家们认为,始皇陵没有被盗过,陵墓被盗后最明显的标志———盗洞,从来没有在始皇陵周围出现过。是什么令历代的盗墓贼在始皇陵宝藏面前却步了呢? 1、设置暗箭招待盗墓贼 《史记》记载,始皇陵设计者在墓地内“令匠做机弩矢,有所近者辄射之”。就是说,为了防止有人盗墓,秦始皇命令工匠在墓室门口设置了机关暗箭,一旦盗墓者走近,触动机关箭就会射出来。机弩矢是用机械控制自动射箭的弩机。 2、“水银江川”也能“防盗”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始皇陵地宫内的描述,目前惟一能够验证的就是关于水银的记载了。 考古人员在对始皇陵及周围进行汞含量测试时,发现在封土台中心1.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有一个强汞异常区。其分布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如果真如《史记》所载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话,刚好与渤海、黄海位置相符。 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为营造恢弘、奢华的景观,地宫中弥漫的汞还可使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另外,汞是剧毒物,更可以毒死盗墓者。 3、“长明灯”制造无氧地宫 此外,《史记》中还记载,始皇陵中“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就是用蜡烛放在地宫中长时间燃烧。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防腐、防盗措施。蜡烛燃烧时需要大量氧气,当地宫封闭后,内外隔绝,空气逐渐被蜡烛燃烧耗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无氧空间,除保证尸体、陪葬品不被氧化外,一旦有盗墓贼贸然进入,其下场就是窒息而死。 二、地宫猜想 1、恢弘始皇陵被一具腐尸占据 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女尸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很多人会联想到,沉睡地下两千年的秦始皇的遗体保存得怎样?这个问题还要从秦始皇之死说起。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巡游云梦等地,李斯、胡亥、赵高等随行。就在这一次出巡中,秦始皇在到达平原津后病倒了,其后不久就死于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北)行宫。 为了不使秦始皇的死讯传扬出去而引起混乱,丞相李斯决定秘不发丧,将其尸体载于车中,饮食奏请如常,下令车队加紧赶路。 此时正值酷暑时节,秦始皇的尸体没运出多远,就发出了熏人的恶臭。为防止因臭味扩散而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等人派人取来一筐筐的鲍鱼,将鲍鱼与秦始皇的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 经过50多天的长途跋涉,秦始皇的尸体终于运回咸阳。由于秦始皇从死到下葬间隔了近两个月,并且途中尸体就已腐败,估计运回咸阳后早已面目全非了,因此,躺在恢弘始皇陵中的只是一具腐尸而已。 2、秦始皇尸体用华丽棺椁盛殓 秦始皇下葬时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棺椁?对此,文献中均未明确记载,而司马迁等也只留下了“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的含糊记录。 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仔细研究文献中的只言片语,就会发现秦始皇使用的未必是铜棺。“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能够“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有木质的才能做到,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在外涂漆了。 另外,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使用标准来看,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应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高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太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他

秦始皇的陪葬坑里都有哪些东西

  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殊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最大的两次盗墓发生在秦末 项羽率30万大军盗掘 还有就是近代军阀也进行过盗掘。但是皇陵里面机关重重,很难不伤文物就进入,所以直到现在依旧还没有动工。
  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专家们以此为线索,努力寻找着能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
  几千年过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于骊山脚下,当年那长达10千米的内外夯土城垣早已残缺不全。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内城西墙残存的一段城墙。那一座座宏伟的地面建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遭到项羽的焚烧,在残存的废墟上,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陵寝建筑 群遗址,规模宏大,集中分布于封土北侧、内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处地面建筑群。据清理的三组房屋建筑基址来看似为饲官建筑。
  饲官建筑遗址的南北两侧还有几组尚未发掘的地面建筑,其规模也相当可观。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所有关于秦始皇陵的推测只能停留在文献记载与传闻的基础上。1974年3月29日,当下河大队西杨村生产队的几位农民一镢头惊醒了沉睡的兵马俑之时,它们立刻震惊了世界。这一惊人的发现,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纱的一角。
  
  秦始皇陵园以高大的封冢为中心,封冢外有两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门。东门位于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门阙规模最大。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尤其内城南门的阙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蔚为壮观。
  
  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 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秦始皇陵揭秘之破解地宫
  
  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 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
  
  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
  
  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 了几道墓门呢?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秦陵修陵人可能没被活埋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 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秦始皇陵中有哪些珍贵的随葬品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埋葬着这个希望子孙世代做皇帝的始皇帝的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多万个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同时也生产着奇迹。
  
  1974年3月兵马俑从5米深的地下“横空出世”,是几位农民的幸运,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虽地处秦始皇陵东侧达1.5公里,以兵马俑一、二和三号坑为主体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仍占地300余亩,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8000兵马俑如同复活的军团一般,宿卫着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说:“虽是陶俑,但它们如真人一般大小,或身穿齐膝长衣,外披铠甲,手持长兵器,或腰束革带,腿扎裹腿,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或黑发,蓝袍,绿脸,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雄纠纠的军威,更多的是2200年前古人的生活实况。”
  
  经考古勘探,秦始皇陵可分为陵园区和从葬区两大部分。陵园区占地近8平方公里, 有内城和外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现存高76米,周围有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陵墓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主要赔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自1979年10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得知发现秦俑后想一睹为快。1976年5月14日下午,李光耀一行来到了秦俑建设工地,40多分钟的参观结束时,李光耀激动地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后留下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从此,“第八大奇迹”便成为秦兵马俑的代名词,飞向世界各地,飞入寻常人的心中。
  
  今天,秦兵马俑出土已30年,令人惊异的秦代“百戏俑”、“文官俑”、青铜仙鹤等也相继出土,秦陵的奇迹故事还有多少仍待后人去探寻。
  这个只有等发掘后才能知道,现在的猜想都是无益.史书上的记载也需要有证据证明,想必秦始皇一定会穷尽整个国家的财富,带进自己的地宫.
  在司马迁等人的记载之中,秦始皇陵之中(若是为被项羽付之一炬的话),应该有着水银造成的江海湖泊,用稀世珠宝装扮得星空,意味着秦始皇拥有整个天下,且就地质学家测量在秦陵附近的地质比其他地方汞含量高出去多倍!
  兵马俑应该是吧。
  史记里都是虚指。没有具体说明出来的。
  
  始皇好武,估计里面的宝剑该很多。

秦始皇陵墓里到底有什么

  秦始皇陵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地宫的周围有近似方形的地下城垣。关于地宫内的情况,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地宫建筑犹如秦咸阳宫殿,内有百官位次,地宫屋顶砌筑了纹石和明珠像征日月星辰,地面还以水银像征百川江河。而且,这座埋藏着无数珍奇动物及物品的地宫中,还有用人鱼膏(据说是东海中的一种形似人的四脚鱼)做成的蜡烛永不熄灭地燃烧着,使地宫常年形同昼。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内制作了神奇的机关暗弩,当盗墓贼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之射杀于墓外。
  因为没有挖掘地宫,司马迁的描述还无法得到印证。不过,在1981年12月和1982年5月地质学家利用现代仪器对地宫进行的两次测试均证明,地宫内有强烈的汞异常反应,面积达1.2万平方米,略呈几何形分布。这证实了司马迁所说“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自秦兵马俑出土之后,经过多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十几年努力探寻,逐渐解开了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谜团的一部分。
  根据考古调查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上穴近似方形。在距现地表2.7-4米深处发现了地下宫墙。宫墙东西宽392米,南北长460米,总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这样大的墓穴,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宫墙高和宽约为4米,用未经焙烧的砖坯砌成。宫墙的四面有门,东边发现5个,其余三连各有1个。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放置棺椁的地方叫做玄宫,是地宫的核心,无疑是位于四面环绕宫墙的中心部位。
  总之,这座神奇的地宫如同秦始皇生前的宫室一样,在地下王国内继续寄托着他“万世”的愿望。
  秦始皇陵是否被盗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宏伟、空前的厚葬而闻名。每位关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对它是否被盗十分关心。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
  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破坏
  据史书记载,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富。最后,项羽将不能过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
  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再后来,传说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还曾为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据记载,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魏晋后赵时期统治者石勒和石季龙、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等都盗掘过始皇陵墓。
  地下宫殿可能没有被盗
  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但铜车马出土前没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为破坏,这也为地宫没有被盗火烧做了一个旁证。十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进行了细致的钻探工作,先后打了4万多个探孔。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尚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此外,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更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随着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地宫是否被盗掘和焚毁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时开工修建,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陵园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围呈回字形,筑有内、外两重城垣。秦始皇陵为封土夯筑而成,形成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形,面积达25万平方米。秦始皇陵周围陪葬坑众多,有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陪葬墓等600余处。几十年来,秦陵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
  秦始皇

秦始皇陵墓里都有什么啊

  文献记载的有:以水银为山河,机相灌输,下具地理。
  而上具天文则是有天上星星日月为装饰,应该都是钻石和玉器。和氏壁应镶嵌其顶为月,随侯珠(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为日。
  还经证实的有铜雀、太阿剑(太阿剑: 古代名剑。亦作“泰阿”。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三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翠凤之旗,树灵龟之鼓。”《史记·李斯列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相传太阿剑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参阅《越绝书·外传·记宝剑》。一作“太哥”。使用这把剑的时候,犹如雄狮一般的勇猛 )、秦始皇的玺印、大鼎、收天下之兵所铸的十二金人、象征天下的九鼎、当然少不了精美的青铜器和金银玉器。
  另外秦始皇的棺椁应该是以青铜为表内为“黄肠提奏”
  水银、机关、暗器、金银珠宝、秦始皇遗体。
  什么都没有
  秦始皇陵地宫的秘密 秦兵马俑坑、秦铜车马坑、秦石铠甲坑等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发现与发掘,使全世界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人们为这伟大的历史奇迹惊叹,同时自然会把视线投向这伟大奇迹的母体??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这将是一个更加神秘莫测,令人心驰神往的伟大奇迹。 秦始皇陵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地宫的周围有近似方形的地下城垣。关于地宫内的情况,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地宫建筑犹如秦咸阳宫殿,内有百官位次,地宫屋顶砌筑了纹石和明珠像征日月星辰,地面还以水银像征百川江河。而且,这座埋藏着无数珍奇动物及物品的地宫中,还有用人鱼膏(据说是东海中的一种形似人的四脚鱼)做成的蜡烛永不熄灭地燃烧着,使地宫常年形同昼。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内制作了神奇的机关暗弩,当盗墓贼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之射杀于墓外。 因为没有挖掘地宫,司马迁的描述还无法得到印证。不过,在1981年12月和1982年5月地质学家利用现代仪器对地宫进行的两次测试均证明,地宫内有强烈的汞异常反应,面积达1.2万平方米,略呈几何形分布。这证实了司马迁所说“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自秦兵马俑出土之后,经过多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十几年努力探寻,逐渐解开了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谜团的一部分。 根据考古调查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上穴近似方形。在距现地表2.7-4米深处发现了地下宫墙。宫墙东西宽392米,南北长460米,总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这样大的墓穴,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宫墙高和宽约为4米,用未经焙烧的砖坯砌成。宫墙的四面有门,东边发现5个,其余三连各有1个。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放置棺椁的地方叫做玄宫,是地宫的核心,无疑是位于四面环绕宫墙的中心部位。 总之,这座神奇的地宫如同秦始皇生前的宫室一样,在地下王国内继续寄托着他“万世”的愿望。 秦始皇陵是否被盗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宏伟、空前的厚葬而闻名。每位关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对它是否被盗十分关心。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 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破坏 据史书记载,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富。最后,项羽将不能过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 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再后来,传说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还曾为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据记载,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魏晋后赵时期统治者石勒和石季龙、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等都盗掘过始皇陵墓。 地下宫殿可能没有被盗 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但铜车马出土前没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为破坏,这也为地宫没有被盗火烧做了一个旁证。十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进行了细致的钻探工作,先后打了4万多个探孔。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尚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此外,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更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随着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地宫是否被盗掘和焚毁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