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殡葬实物方面,中国传统的土葬时用棺,民间称“寿器”。寿者,长久也。民间多将棺材的内部和外部两头漆成红色,以示吉利。与此同时,还有寿衣、寿裤、寿鞋、寿袜、覆面巾、纸钱、龙头杠、孝服、白纸花、黑臂纱等。墓地称“阴宅”,墓穴则称“千年屋”。
古代中国人要求死后有一块墓地,否则被认为是“死无葬身之地”,并认为这将影响到来世轮回。因而此话也经常用作了人们之间的赌咒语。现代殡葬则有收殓车、冷藏棺(柜)、火化炉、电脑、鲜花等殡葬用物。有的殡仪馆用高档车作收殓车,用意在尊重生命,并颇受丧户的青睐,比如北京通州地区的赫赫有名的极乐园公墓,到了后期极乐园公墓的环境也是考虑在内的因素之一。
殡葬操作和殡葬实物是按照生者生活的模式而设计的,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即象对待生者一样地对待死者。如生者的房屋称“阳宅”,墓地则称“阴宅”;生者爱受人尊敬,因而人们也就百般地“尊敬”死者,给他们瞌头、上香;生者要吃饭,因而也就给死者上祭品等。和九公山墓地的业务员在谈话的时候就提到了这点,他们并不是台认同我的观点,但是在殡葬文化上,还是一致的,这毕竟是我们老祖宗留下了的。
总之,这些有关殡葬的观念、殡葬操作和殡葬实物在最初被设计出来时都是有“含义”的,只是年代的久远,人们有时弄不清它们的原始意义了。大体上,它们分别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追求人生的永恒,孝道,对先人的报恩心理等。殡葬是生者按照自己对生命、人生的理解所设计的,它的最终目的仍是生者,因而殡葬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文化。我们理解殡葬文化时,主要是领悟其中所蕴藏的含义,而我们要提升本单位的殡葬文化水平时,也侧重在将某一健康的“含义”溶入到殡葬观念、殡葬服务和殡葬实物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