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随葬品大约起源于商周中期是吗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05 16:45:13     文章来源:    阅读人数:

下列各项殉葬制度演变中, 是从西汉中期以后开始的。 A.黄肠题凑 B .明器 C.石像生 D.封土为坟

  B .明器
  
  资料补充: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演化
  墓(茔):埋棺之处 坟(冢):墓地埋棺之处地面上堆土成丘
  (1)葬制的演变
  单身葬——公共墓地——族坟墓
  (2)封土形制的演变
  商周——土坑竖穴
  春秋晚期——“封土为坟”
  秦汉时期——“方上”形式
  唐代——以山为陵
  宋——恢复方上
  明清——宝城宝顶式
  (3) 陵园布局的演变
  护陵监
  神道——石祭祀建筑区
  (4)地宫结构的演变
  商周——木材、棺椁
  春秋——“黄肠题凑”
  东汉以后——砖石砌成墓室
  (5)殉葬制度的演变
  人殉
  随葬品
  西汉中期——明器
  魏晋以后——墓志铭
  c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商周时期墓葬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

  在东周时期已经出现了陵园。初期的陵园,大多在陵墓的四周挖掘隍壕或夯筑围墙,也有利用天然沟崖作屏障。陵园一侧有门,园内除陵墓外,没有其他附属建筑。据文献记载,春秋晚期才开始在墓上构筑坟丘,如《礼记檀弓》中记载了孔子为父母的坟建造坟丘,并认为此前没有坟丘,即"不封不树"、"墓而不坟、与地齐平"。但考古发现表明自战国中期起,赵、秦、楚、燕、齐、韩等国的君主死后都营建高大的坟丘,并尊称为"陵",即指其高大如山林,也象征着王权的尊严和地位的崇高。坟丘都经过夯筑非常坚固,形状大体分为圆锥形和覆斗形两种。
  历代帝王都为自己营造大型墓室。两周时期的墓室保持了商代以来的形制。战国时期的陵墓多在墓内填充沙、石、木炭以利防湿,保护墓室。西周已经存在夫妻合葬。陕西宝鸡西周中期的鱼伯墓和河南浚县西周晚期的卫侯墓,都发现了夫妻"异穴合葬"的现象,即夫妻分别葬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异穴合葬的制度更趋普遍。由于中国古代统治者盛行厚葬,因而大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作为随葬品被埋进了坟墓。两周时期诸侯王墓的随葬品仍然延续商代,以各种青铜器为主,包括酒器、乐器、饮食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配备成套种类齐全。其中鼎和簋最为重要,其数量、组合是当时贵族身份的标志。战国时期随葬品中漆器等生活用品的比重显著增加。人牲和人殉在西周仍然很普遍,西周中期以后杀殉逐渐减少,但直到战国初期的一些贵族的大墓中仍然大量存在。战国中期以后这中残酷的杀殉遭到了人们的反对,殉人减少,并出现了用木俑和陶俑来替代人殉随葬。秦国在献公时废除了人殉制度。

商周时期墓葬的等级制度,器物的作用,礼制,社会发展以及变化 特点和不同时期前后有哪些不同

  商:
  早商:多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木质棺椁,大墓有二层台,上殉人,中小贵族殉狗。
  分类与墓主社会地位:
  1.大于10平方米,有棺有椁,殉人,随葬品多,随葬青铜器,如盘李M2,随葬大型玉戈,漆木棺,殉3人,其中一儿童
  2.一般7*2M,有腰坑,有的有棺,有的无棺,有的有殉人,随葬品教少
  3.墓廓稍大于人骨,有的有腰坑,多无棺,随单件青铜器
  4.墓廓大小与上相当,多无木棺和腰坑,无青铜器随葬,多随石器,陶器和骨器
  5.墓坑仅容身,无棺无腰坑无随葬
  6.特葬:祭祀坑
  
  中商: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木质棺椁,腰坑数量上升
  仰身直肢葬比俯身葬多,侧身葬最少
  分类:
  1.大于10平方米,有棺椁,腰坑,随葬青铜器,
  2.大于2*1米,有棺,有腰坑,殉人,不多于10件青铜器,随葬铜兵器,工具,玉器
  3.墓廓稍大于人骨,有腰坑,多无棺,随陶器,单件青铜礼器,或有柄的单件玉器
  4.大小与上同,少腰坑,无棺无铜器,仅随葬陶器,石器和骨器
  5.仅容身,无腰坑,无棺椁,无随葬品
  
  晚商:
  甲种:带墓道的大幕
  1.4条墓道,面积大,殉人,棺椁,腰坑,伴成组青铜器
  2.2条墓道,殉人,殉物,如狗,随葬品多,腰坑
  3.1条墓道,有棺椁,殉人,随葬铜礼器,兵器,车马器,有陪葬墓,车马坑和祭祀坑
  乙种:竖穴土坑墓
  1.大型:大于10平方米,有棺椁,殉人,发现大量青铜器,如妇好墓
  2.中型:3-10M2,有棺,多数有椁,随葬青铜器,少数殉人
  3.小型:小于3平方米,有棺无椁,无殉人,随葬陶器
  丙种:无墓廓的墓葬
  不属于任何墓地,无棺椁无随葬品,儿童不入族墓地
  
  商时贵族多有殉人,贵族多随葬铜礼器,平民多随葬陶器,石器,骨器,贵族多随葬酒器。
  
  西周时礼制逐渐完善,墓葬大小,棺椁书目和墓道多少与墓葬等级成正比,随葬品多用“列鼎制度”代表等级王用9鼎,诸侯7,大夫5,士3,同时以少1的偶数簋相配到后期时,礼制渐被破坏,常出现越礼的事
  
  东周时,诸侯国继起礼制渐混乱,各国有了自己的礼制特点和墓葬习俗,与中原渐分开来。
  
  商时开始流行殉人,贵族多殉人,等级越高的贵族殉人越多,如妇好墓,甚至达到一个顶峰,很多窑厂,青铜冶炼场都发现内葬有人,可理解为奠基祭祀的牺牲。到周时,殉人渐少,应是文明的进步。
  
  贵族随葬还多有车马坑,一般平民没有,贵族还葬乐器,平民也没有
  
  哎哟,累死我了,打字真累,自己总结的
  商:
  早商:多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木质棺椁,大墓有二层台,上殉人,中小贵族殉狗。
  分类与墓主社会地位:
  1.大于10平方米,有棺有椁,殉人,随葬品多,随葬青铜器,如盘李M2,随葬大型玉戈,漆木棺,殉3人,其中一儿童
  2.一般7*2M,有腰坑,有的有棺,有的无棺,有的有殉人,随葬品教少
  3.墓廓稍大于人骨,有的有腰坑,多无棺,随单件青铜器
  4.墓廓大小与上相当,多无木棺和腰坑,无青铜器随葬,多随石器,陶器和骨器
  5.墓坑仅容身,无棺无腰坑无随葬
  6.特葬:祭祀坑
  
  中商: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木质棺椁,腰坑数量上升
  仰身直肢葬比俯身葬多,侧身葬最少
  分类:
  1.大于10平方米,有棺椁,腰坑,随葬青铜器,
  2.大于2*1米,有棺,有腰坑,殉人,不多于10件青铜器,随葬铜兵器,工具,玉器
  3.墓廓稍大于人骨,有腰坑,多无棺,随陶器,单件青铜礼器,或有柄的单件玉器
  4.大小与上同,少腰坑,无棺无铜器,仅随葬陶器,石器和骨器
  5.仅容身,无腰坑,无棺椁,无随葬品
  
  晚商:
  甲种:带墓道的大幕
  1.4条墓道,面积大,殉人,棺椁,腰坑,伴成组青铜器
  2.2条墓道,殉人,殉物,如狗,随葬品多,腰坑
  3.1条墓道,有棺椁,殉人,随葬铜礼器,兵器,车马器,有陪葬墓,车马坑和祭祀坑
  乙种:竖穴土坑墓
  1.大型:大于10平方米,有棺椁,殉人,发现大量青铜器,如妇好墓
  2.中型:3-10M2,有棺,多数有椁,随葬青铜器,少数殉人
  3.小型:小于3平方米,有棺无椁,无殉人,随葬陶器
  丙种:无墓廓的墓葬
  不属于任何墓地,无棺椁无随葬品,儿童不入族墓地
  
  商时贵族多有殉人,贵族多随葬铜礼器,平民多随葬陶器,石器,骨器,贵族多随葬酒器。
  
  西周时礼制逐渐完善,墓葬大小,棺椁书目和墓道多少与墓葬等级成正比,随葬品多用“列鼎制度”代表等级王用9鼎,诸侯7,大夫5,士3,同时以少1的偶数簋相配到后期时,礼制渐被破坏,常出现越礼的事
  
  东周时,诸侯国继起礼制渐混乱,各国有了自己的礼制特点和墓葬习俗,与中原渐分开来
  史前阶段的氏族公共墓地,进入商周时期则发展为“族坟墓”,由王室成员的公墓和万民的邦墓组成。河南安阳武官村至西北岗一带的殷代王陵区和山西曲沃的周代晋侯墓地是公墓的典型代表,而各地的邦墓中既有民的也有官的,不同阶级分属和等级关系才是其实质和核心。商代王陵有着巨大的墓室,原来只是为便于运土和下葬的短小墓道已成为等级身份的象征,有四条墓道的中字形墓,有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商王墓内的木质椁室,用粗大的木料筑成方形,而其他椁室则呈长方形。贵族墓内普遍设有腰坑,坑内至少殉一狗,有的还要殉人,这种现象一直到西周还沿用。在墓室商建造墓祭的椁室也是商代的新制,贵族墓内的随葬品的数目是非常惊人的。从现在的研究来看,商代是以酒器中的青铜觚、爵的多少来表示墓主人身份等级的。
  
  西周和春秋墓葬,在商代的基础上之素更加健全。商代以酒器为青铜礼器的制度在此时演变为青铜鼎、簋相配的新礼制,在使用乐器的制度和车马制度上都有所改变。利用这些新制度,可以根据实际发现判断死者的身份和级别。进入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动摇,权力下移,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越礼现象比比皆是。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战国时期的墓葬发生了很大变化。先是西周墓葬不起封土、不栽树木的制度受到挑战,在春秋晚期已始见封土大墓,到战国出现了帝王陵园,如秦宫陵园。虽然有些贵族墓葬仍用墓道,但春秋之际的蔡侯墓等已不用墓道,宣告商周以来的墓道制度已经终止。
  
  商代帝王墓可以殷墟大墓为代表,墓坑平面皆为矩形,中掘出二层台,墓穴有腰坑,内葬犬一头。大墓有四墓道,次者为二墓道或一墓道,亦有不建墓道者(如武丁帝妃妇好墓)。殉葬的近侍置于一层台上或墓道中,墓外另有殉葬之牲、车马坑,以及大量的奴隶杀殉坑。墓上不起坟,但有的墓(如妇好墓)上已建有面积不大的祭祀建筑。
  
  周代帝王大墓形制基本同上,但诸侯亦有用四墓道者。大概自春秋起,墓上已逐渐累土为坟。建于战国晚期之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其王与后、妃三陵并列,上构高大夯土台,台上建祭祀建筑。该墓中出土一块名为《兆域图》的铜板,上刻划有陵墙、土丘、祭室及附属建筑之名称及尺寸,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建筑设计图。陕西凤翔秦国贵族之墓地虽建于战国,但仍未起坟,然于外围掘沟环绕。已发现的周代大墓均采用土圹木椁形式,墓室用井干式大木堆砌。
  在葬制方面,等级制度在周代特别突出,除前述之墓道外,墓内棺椁亦有规定,即“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随葬的礼器为,天子、国君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实际发掘资料表明并不完全按此规定,有的有所增减。一种可能是死者受到特殊礼遇,另一种可能是在“礼崩乐坏”情况下的僭越。至于普通百姓则属底层,有的掘穴而埋,有的连墓圹也没有,常在灰坑或灰层中发现他们的尸骨。

西周时期诸侯的陪葬品是什么

  主要是三大类:玉器、青铜器、陶器。
  1、先秦时玉器是礼器,权力、财富、身份的象征。只有权贵人物:王和诸侯等权贵才有资格使用、佩带各式的玉器,而在这些人死去时则往往都把这些生前所佩带的饰物带入坟墓陪葬。所以现存的古玉,多是“冥器”。
  2、西周青铜器主要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餐具和其他日用杂器等。西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青铜冶铸技术继续发展,铜器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但种类有一个较明显的淘汰和更新过程。和玉器一样,是权力、财富、身份的象征。只有权贵人物:王和诸侯等权贵才有资格使用。所以现存的青铜器,也多是“冥器”。
  3、西周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最多,也有少量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泥质黑陶和白陶,到西周后期已经不见了。西周陶器的器形,作炊器主要有鬲、 甑,作饮器的主要有爵、 觚等。但已经很少,作食器用的重要有豆和簋,作盛器用的主要有勰、罐瓮、盆、盂等等。现存的西周陶器,也多是“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