椁木均被破坏墓室内的随葬品

作者:极乐园小编    发布时间:2022-03-13 12:59:01     文章来源:内容整合    阅读人数:

关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墓

  春秋时 诸侯墓 一般呈 “亜”字形 格局 或者 “甲”字形,“ 中”字形墓 多为周天子墓 或贵族墓
  汉以后墓地多呈 “品 ”字形 ,刀形,“ 凸”形墓 国外 有十字形墓 出土
  诸侯墓道 一般为 单墓道 但也有 双墓道 的墓 比较少见
  1诸侯墓 一般会有车马坑 所谓 天子驾六 诸侯驾四 既 可能出土 四匹马拉的 土雕辕 青铜饰 象牙雕龙 的实用战车 楼车 一般是拆车葬 既出土时殉马和车辆不在一起 偶尔也会有 猎犬的 骸骨
  2诸侯墓 会有 器物椁室 多在 主墓室南方向 有编钟,编磐 ,鼎,簋 ,方壶,鉴,钫,甑, 鬲和陶器 为日常饮食 享乐 生活用品 其中铜器 花纹 多为 饕餮纹 夔纹 云雷纹等
  3有的诸侯墓专开 摆放兵器的墓室 有的则 杂放在各墓室之间 兵器 多有 戈,铍,矛,铍,殳等出土
  4主墓室 有上下 之分 即下宫 和 大殿 下宫 为 棺木享摆放地 阴宅 大殿 是供 诸侯 办公 受朝拜之处 有陪葬者的话 可能安置 在这里 为阳宅
  
  诸侯墓
  诸侯墓,为汉代墓葬,墓为两座,当地称“双侯墓”。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泉河村东,现拓宽的长城路东50米处,东为黑山水库。1979年泰安县革命委员公布为第二批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称为诸侯墓。墓座落在小山丘上,系砖砌,墓直径为14米,残存墓室高1.5米。墓主无考,传为汉代王侯墓。该墓于解放前遭到破坏。墓室结构不祥。
  东方网1月8日消息 :2007年1月7日上午,安徽省六安市警方的公安人员手持微型冲锋枪,守护在古墓发掘现场。当日上午,安徽省六安市双墩西汉诸侯王大墓一号汉墓考古发掘工作正式进入揭开墓葬,全面清理文物阶段,当地警方为确保考古发掘现场万无一失,派出大批警力到现场维持秩序。
  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队在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里铺镇双墩村境内考古勘探时发现并列两座西汉时期大墓。从去年3月芬开始,安徽省考古人员对其中一座大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介绍,该墓封土巨大,墓葬为“黄肠题凑”结构,保存完好,在全国也较为少见。据介绍,此种“黄肠题凑”属于西汉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目前这类墓葬仅在北京、河北石家庄、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等地有发现,均为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在安徽尚属首次发现,说明墓主等级很高,属于当时诸侯王一级的人物。
  目前,该墓出土了漆木器残片、玉器、金箔、银箔、封泥和植物种子、果实以及铜壶、铜车轴、木马、木俑等。其中,部分出土文物上发现的铭文为研究古六安王国提供了线索。但由于此墓结构复杂,尚有大量精美文物留于其中,包括金银器、玉器、漆木器和大型青铜器。
  根据文献记载,六安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通州极乐园(共王)。专家们综合分析推测,此墓的墓主极可能是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
  安乐庄王坟
  为汉代墓葬。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安乐庄村。1956年泰安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1957年泰安县人民委员分公布为第一批应保护的文物古迹。1979年泰安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葬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呈圆形,墓葬结构情况不详,墓葬封土高约1.8米,封土上面自然生长着5棵槐树,树围的最大直径20—30厘米,高约4—5米。随着长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使墓葬封土缩小。传说:很早以前,一个开创江山的君王,路过此地,遇见一个心地善良的美女,收为义女,后来君王江山已定下,义女思念皇帝,忧郁而死,故埋在此地,实行厚葬,故又名“皇姑坟”,而南面的村庄过去叫“皇姑巷”。
  我没有特指。战国时期那么多诸侯呢。
  而且你说的是汉代的,
  青岛早报综合消息
  胶南古墓挖掘又有新发现。昨天上午,考古人员在棺木两侧又陆续发现了10个陶罐,并从棺木西侧挖掘出一套稍有残缺的木质殉车马。
  现场一位考古队员说,刚挖出的木质马拉战车的殉车马,长有半米,高约30厘米,木质厚约三厘米,造型非常逼真。“虽因年代久远,该文物稍有腐烂,但其保存完好程度,在国内都属罕见。从出土的文物分析,该墓主人应为东周时统治一方的诸侯或有着相同身份和地位的人物。”
  前天下午五时许,在棺木北侧又发现了三个陶罐,罐口是开的,里面没装任何东西,因天色渐黑,考古队员没有接着将陶罐挖出来。昨天上午10时左右,在棺木南侧和东侧又出土了7个陶罐,至此出土的陶罐已有13个,其中有6个保存完整。另据考古队员介绍:清理完棺木周围的殉葬品后,他们将尽可能的将棺木运回胶南市博物馆,然后再开启棺木。“根据我多年的经验,这里面肯定有大件。”
  古代帝王生前建造华丽的宫殿,死后又在地下建造了宏大的地宫,以作为灵魂永驻的天堂。为了防止盗墓贼打扰他们在地下的圣体,他们在陵墓选址、建造、下葬等环节无不设置种种机关与玄秘。但是无论陵墓如何诡秘,盗墓贼从未停止活动。一些王陵被他们打开,窃取无数财宝后也就展现人间,但是还有一些王陵默默沉睡地下,保守着皇族那最后的神秘.秦始皇陵:骊山脚下的第一皇陵
  
  1974年春天,干旱袭击了陕西省临潼县的西杨村,焦虑的村民希望地下水能够拯救他们枯萎的庄稼,西杨村生产队决定在村里挖一眼大井。3月份的一个黄昏,干涸的土地上尘土飞扬,村民们的铁锨镐头轮番敲击着,但去掉表土之后的土地却丝毫不见松软,反而越挖越硬。当挖到三米多深的时候,井
  春秋战国的大墓大部分都是甲字型的布置,大概会有陶俑、青铜礼器(礼器由青铜为主)、铁质的武器以及陪葬坑等等。
  山东莒南县发掘春秋大型木椁墓葬——墓主人应为小诸侯国国君或卿大夫级别_0704
  2007年10月下旬,莒南县文疃镇东上涧村民取土时发现大量方木,县、市文物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到达现场进行保护和勘察,初步断定是一座东周时期的大型墓葬,已遭破坏,经批准对墓葬进行抢救发掘。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莒南县文物管理所联合抢救发掘了5座春秋时期的墓葬.M1、M2为大型墓,保存较好的水材与比较完整的结构是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
  墓葬位于菖南县文疃镇东上涧村南约 极乐园公墓价格 200米的土梁子上,东南依小山,西靠水库,北临小河,地势开阔平坦。M1、M2早期均被盗。M1上部遭破坏,为土坑竖穴墓,平面形状为圆角方形,口大底小,平底。墓底东西约 6米、南北约6.35米,墓口至墓底4.6米。墓室下半部填青灰色膏泥夹杂较多的白色小石粒,结构紧密。墓室遭破坏,仅在北半部器物库的东北角、西部残留两具殉人独木棺。器物库残宽1.9米、残长2.2米、高1.1米,槽隼结构。殉人头部和上身覆有麻布,内撒朱砂。随葬品仅在器物库与残留1件陶簋、1件陶鬲(能够复原)和大片腐朽的骨骼。墓室扰乱土中有鬲、鼎、豆、罐等陶器及铜舟、漆木器残片。
  M2位于M1的南侧约4米,为土坑竖穴墓,墓室平面呈圆角近方形,口大底小,平底。上口东西为11.76米、南北为11.50米,总面约135.24平方米,墓底东西约6米、南北约6.1~6.9米,墓底至墓口5.2米。墓室北壁近东端有生土台阶6级。墓室西北角;西南角有多个三角形脚窝。墓室内北部为椁室,周边殉5人,南部置器物库。
  椁室四壁涂抹厚约0.05米的青灰色膏泥,葬具为三椁一棺。椁由盖板、侧板,端板和底板以槽榫构筑而成。外层椁长 3.92米,宽2.46米,高2.2~2.36米,中层椁长 3.29米、宽1.96米、高1.82米,内层椁长2.87米、宽1.52米、高1.42米。棺遭毁坏,仅余两块木板。棺内入骨已朽,可辨有下肢骨、头骨、盆骨。椁下铺竹席,经纬清晰;椁室下面东西两侧各挖一条南北向的沟槽,内置垫木;两根垫木之间有一腰坑,呈不规则圆角长方形,底部铺有乱草,里面或有随葬的动物,但已朽无痕。
  椁室东、南、西三侧有5个殉人,均用独木棺葬具,上覆两块盖板,部分盖板两端和中间用绳捆,棺内均有竹席痕迹。骨架腐朽较为严重,棺内底部撤朱砂,有的头部、胸部有麻布。
  器物库位于墓室南半部,东西放置,与椁室相距约0.7米,中部有盗洞。器物库长 3.74米,宽2.48米、高1.4米,出盖板、侧板、端板和底板以槽榫结构构筑而成。
  随葬品主要放置于器物库内,由于早年被盗,出土陶器62件,有鬲7件、鼎6件、簋7件、豆6件、鼓肩曲收腹大罐7件、鼓肩曲收腹小罐5件、四肩曲收腹大罐3件、盒1件、双耳壶1件、投壶1件、器盖 13件、垫子1个,漆器附件3件和铜削1件。
  墓葬出土的陶鬲,鼎、簋、豆、罐组合及高实足跟绳纹鬲、鼓肩曲收腹罐等器物的特征。与鲁东南地区发现的莒南大店老龙腰,花园墓葬出土的器物组合及同类器物特征相近,时代为春秋晚期。墓葬形制近方形、方向朝东、施青膏泥以及棺淳结构、器物库、殉入习俗等,与鲁东南地区已发掘的春秋时期大型墓葬结构和习俗基本相同,属莒文化范畴。墓葬面积较大,葬具三椁一棺,且有器物库、殉人,墓主人应为小诸侯国国君或卿大夫级别。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莒文化以及棺椁制度、构筑工艺等提供了新材料

古代的墓葬制度规定学术前史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 “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古代墓葬作为考古调查发掘的对象之一,所提供的资料远远超过了研究墓葬制度本身的范围。但墓葬制度仍是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迄今的调查发掘,中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山顶洞人下室,中国已知最早墓葬)。在阶级社会中,墓葬制度突出地体现了阶级关系。在各个时代,民族和地区的特点, 在墓葬制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汉代普遍用横穴式的洞穴作墓圹,用砖和石料筑墓室,在形制上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这是中国古代墓制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从西汉中期才开始的,首先发生在黄河流域,然后普及到各地。在秦和西汉前期,贵族地主阶级仍沿用竖穴式土坑墓,墓中设木椁。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和北方的边远地区,竖穴式木椁墓一直延续到西汉后期,甚至东汉前期。在秦和西汉的竖穴式木椁墓中,棺椁制度沿袭周代的礼制,有严格的等级。有些汉墓还使用了所谓“黄肠题
  凑”。
  在贵族大墓中,河北省满城汉墓和山东省曲阜九龙山汉墓可以作为西汉中期新兴的横穴式墓的代表。它们是在山崖中穿凿巨大的洞穴,作为墓室,故称“崖墓”,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房屋。在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一般的横穴式墓是地下的土洞墓,规模较小,构造较简单,墓主属于下层地主阶级。这种土洞墓,在汉代以后的各个时期,长期流行。汉代的新的墓制,还表现在中原一带的 “空心砖墓”。它只流行于西汉一代,到东汉基本上即已绝迹。大约在西汉中晚期,在中原和关中一带开始出现用小型砖建筑的墓,一般称为“砖室墓”。到了东汉 ,砖室墓迅速普及,成为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墓。贵族官僚们的砖室墓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布局模仿他们的府第。许多墓里还绘有彩色壁画(见彩图 河南洛阳西汉墓壁画 显示图片、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属吏图 显示图片、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祥瑞图 显示图片、 内蒙古和林洛尔汉墓壁画:宁城图(部分) 显示图片、 山东梁山汉墓壁画:淳于车马出行图 显示图片、 辽宁辽阳汉墓壁画:车马出行图 显示图片)。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的石室墓,到东汉在某些地区盛极一时。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墓”。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的住宅。有的石室墓, 也绘有彩色的壁画。东汉时期,四川省境内的砖室墓往往在壁上另嵌一种模印着画像的砖,称为“画像砖墓”。在四川各地,东汉及其以后还流行崖墓。
  中国古代棺椁并称,都属葬具。西汉中期以后的各种横穴式墓,特别是东汉的砖室墓和石室墓,墓室本身就起了椁的作用,可称“砖椁”和“石椁”,而墓室内的葬具则是有棺无椁。西汉前期和中期,夫妻合葬仍然采取“异穴合葬”的形式。西汉中期以后,制度一变,除帝陵以外,一般都是夫妇同墓合葬。横穴式的墓室,为同墓合葬提供了方便。
  汉墓中的随葬品和战国时代相比,青铜器减少,漆器的比重进一步增加。为了储存大量的食物和饮料,墓内常有许多大型的陶器。西汉前期和中期,主要随葬生前的实用器。西汉中期以后,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的陶质明器, 包括仓、灶、井、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偶像。到了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愈多。这是中国古代墓葬在随葬品方面的一次大变革。在西汉中期的贵族墓中 ,仍然有用车、马殉葬的,但车和马都埋在墓室和墓道内,而不是在墓的附近另设车马坑。西汉晚期以后,不再用真车、真马殉葬,而是用木制或陶制的车马模型来替代。在南方地区,还有用木船或陶船的模型随葬的(见彩图 铜贮贝器(西汉) 显示图片、 漆盒 显示图片、 漆盘 显示图片、 漆匜 显示图片、 漆 显示图片、 漆盘 显示图片、 漆案和杯盘 显示图片、 釉陶鼎 显示图片、 釉陶楼阁 显示图片、 彩绘陶壶 显示图片、 陶船 显示图片)。
  在汉代,以人殉葬是非法的。因此,在考古发掘中,除个别例外,已经见不到人殉。从商代开始的残酷的人殉制度,至此基本上终止。作为奴婢的替身,木俑和陶俑被多量地放置在统治阶级的墓中。
  在地面上,统治阶级的墓已普遍筑有坟丘。在坟丘之前,往往设祭祀用的祠堂。东汉时盛行在墓前建石阙,并置人物和动物的石雕像;还流行在墓地上立石碑,记述墓主人的死亡日期、家族世系及生平事迹。
  陕西省临潼的秦始皇陵, 是中国第1个帝陵。陵园平面成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围墙。坟丘在陵园的南部,平面成方形。陵园的北部设寝殿,开帝陵设寝的先例。西汉的帝陵,除文帝的霸陵系 “因山为藏”以外,都筑有覆斗式的方形坟丘,其位置在陵园的中央。陵园的平面成正方形,四周筑围墙,每面开一“司马门”,门外立双阙。汉承秦制,在陵园设寝殿。汉代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后陵在帝陵之旁,其规模较帝陵为小。以惠帝时在长陵建原庙为起始,西汉诸陵都在陵园附近建庙。东汉的帝陵,从明帝的显节陵开始,陵园周围不筑墙垣而改用“行马”,并在坟丘之前建石殿以供祭享。从显节陵开始,陵园附近都不再建庙(见秦汉墓葬)。
  同问。。。

商周时期墓葬的等级制度,器物的作用,礼制,社会发展以及变化 特点和不同时期前后有哪些不同

  商:
  早商:多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木质棺椁,大墓有二层台,上殉人,中小贵族殉狗。
  分类与墓主社会地位:
  1.大于10平方米,有棺有椁,殉人,随葬品多,随葬青铜器,如盘李M2,随葬大型玉戈,漆木棺,殉3人,其中一儿童
  2.一般7*2M,有腰坑,有的有棺,有的无棺,有的有殉人,随葬品教少
  3.墓廓稍大于人骨,有的有腰坑,多无棺,随单件青铜器
  4.墓廓大小与上相当,多无木棺和腰坑,无青铜器随葬,多随石器,陶器和骨器
  5.墓坑仅容身,无棺无腰坑无随葬
  6.特葬:祭祀坑
  
  中商: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木质棺椁,腰坑数量上升
  仰身直肢葬比俯身葬多,侧身葬最少
  分类:
  1.大于10平方米,有棺椁,腰坑,随葬青铜器,
  2.大于2*1米,有棺,有腰坑,殉人,不多于10件青铜器,随葬铜兵器,工具,玉器
  3.墓廓稍大于人骨,有腰坑,多无棺,随陶器,单件青铜礼器,或有柄的单件玉器
  4.大小与上同,少腰坑,无棺无铜器,仅随葬陶器,石器和骨器
  5.仅容身,无腰坑,无棺椁,无随葬品
  
  晚商:
  甲种:带墓道的大幕
  1.4条墓道,面积大,殉人,棺椁,腰坑,伴成组青铜器
  2.2条墓道,殉人,殉物,如狗,随葬品多,腰坑
  3.1条墓道,有棺椁,殉人,随葬铜礼器,兵器,车马器,有陪葬墓,车马坑和祭祀坑
  乙种:竖穴土坑墓
  1.大型:大于10平方米,有棺椁,殉人,发现大量青铜器,如妇好墓
  2.中型:3-10M2,有棺,多数有椁,随葬青铜器,少数殉人
  3.小型:小于3平方米,有棺无椁,无殉人,随葬陶器
  丙种:无墓廓的墓葬
  不属于任何墓地,无棺椁无随葬品,儿童不入族墓地
  
  商时贵族多有殉人,贵族多随葬铜礼器,平民多随葬陶器,石器,骨器,贵族多随葬酒器。
  
  西周时礼制逐渐完善,墓葬大小,棺椁书目和墓道多少与墓葬等级成正比,随葬品多用“列鼎制度”代表等级王用9鼎,诸侯7,大夫5,士3,同时以少1的偶数簋相配到后期时,礼制渐被破坏,常出现越礼的事
  
  东周时,诸侯国继起礼制渐混乱,各国有了自己的礼制特点和墓葬习俗,与中原渐分开来。
  
  商时开始流行殉人,贵族多殉人,等级越高的贵族殉人越多,如妇好墓,甚至达到一个顶峰,很多窑厂,青铜冶炼场都发现内葬有人,可理解为奠基祭祀的牺牲。到周时,殉人渐少,应是文明的进步。
  
  贵族随葬还多有车马坑,一般平民没有,贵族还葬乐器,平民也没有
  
  哎哟,累死我了,打字真累,自己总结的
  商:
  早商:多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木质棺椁,大墓有二层台,上殉人,中小贵族殉狗。
  分类与墓主社会地位:
  1.大于10平方米,有棺有椁,殉人,随葬品多,随葬青铜器,如盘李M2,随葬大型玉戈,漆木棺,殉3人,其中一儿童
  2.一般7*2M,有腰坑,有的有棺,有的无棺,有的有殉人,随葬品教少
  3.墓廓稍大于人骨,有的有腰坑,多无棺,随单件青铜器
  4.墓廓大小与上相当,多无木棺和腰坑,无青铜器随葬,多随石器,陶器和骨器
  5.墓坑仅容身,无棺无腰坑无随葬
  6.特葬:祭祀坑
  
  中商:
  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木质棺椁,腰坑数量上升
  仰身直肢葬比俯身葬多,侧身葬最少
  分类:
  1.大于10平方米,有棺椁,腰坑,随葬青铜器,
  2.大于2*1米,有棺,有腰坑,殉人,不多于10件青铜器,随葬铜兵器,工具,玉器
  3.墓廓稍大于人骨,有腰坑,多无棺,随陶器,单件青铜礼器,或有柄的单件玉器
  4.大小与上同,少腰坑,无棺无铜器,仅随葬陶器,石器和骨器
  5.仅容身,无腰坑,无棺椁,无随葬品
  
  晚商:
  甲种:带墓道的大幕
  1.4条墓道,面积大,殉人,棺椁,腰坑,伴成组青铜器
  2.2条墓道,殉人,殉物,如狗,随葬品多,腰坑
  3.1条墓道,有棺椁,殉人,随葬铜礼器,兵器,车马器,有陪葬墓,车马坑和祭祀坑
  乙种:竖穴土坑墓
  1.大型:大于10平方米,有棺椁,殉人,发现大量青铜器,如妇好墓
  2.中型:3-10M2,有棺,多数有椁,随葬青铜器,少数殉人
  3.小型:小于3平方米,有棺无椁,无殉人,随葬陶器
  丙种:无墓廓的墓葬
  不属于任何墓地,无棺椁无随葬品,儿童不入族墓地
  
  商时贵族多有殉人,贵族多随葬铜礼器,平民多随葬陶器,石器,骨器,贵族多随葬酒器。
  
  西周时礼制逐渐完善,墓葬大小,棺椁书目和墓道多少与墓葬等级成正比,随葬品多用“列鼎制度”代表等级王用9鼎,诸侯7,大夫5,士3,同时以少1的偶数簋相配到后期时,礼制渐被破坏,常出现越礼的事
  
  东周时,诸侯国继起礼制渐混乱,各国有了自己的礼制特点和墓葬习俗,与中原渐分开来
  史前阶段的氏族公共墓地,进入商周时期则发展为“族坟墓”,由王室成员的公墓和万民的邦墓组成。河南安阳武官村至西北岗一带的殷代王陵区和山西曲沃的周代晋侯墓地是公墓的典型代表,而各地的邦墓中既有民的也有官的,不同阶级分属和等级关系才是其实质和核心。商代王陵有着巨大的墓室,原来只是为便于运土和下葬的短小墓道已成为等级身份的象征,有四条墓道的中字形墓,有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商王墓内的木质椁室,用粗大的木料筑成方形,而其他椁室则呈长方形。贵族墓内普遍设有腰坑,坑内至少殉一狗,有的还要殉人,这种现象一直到西周还沿用。在墓室商建造墓祭的椁室也是商代的新制,贵族墓内的随葬品的数目是非常惊人的。从现在的研究来看,商代是以酒器中的青铜觚、爵的多少来表示墓主人身份等级的。
  
  西周和春秋墓葬,在商代的基础上之素更加健全。商代以酒器为青铜礼器的制度在此时演变为青铜鼎、簋相配的新礼制,在使用乐器的制度和车马制度上都有所改变。利用这些新制度,可以根据实际发现判断死者的身份和级别。进入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动摇,权力下移,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越礼现象比比皆是。
  
  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战国时期的墓葬发生了很大变化。先是西周墓葬不起封土、不栽树木的制度受到挑战,在春秋晚期已始见封土大墓,到战国出现了帝王陵园,如秦宫陵园。虽然有些贵族墓葬仍用墓道,但春秋之际的蔡侯墓等已不用墓道,宣告商周以来的墓道制度已经终止。
  
  商代帝王墓可以殷墟大墓为代表,墓坑平面皆为矩形,中掘出二层台,墓穴有腰坑,内葬犬一头。大墓有四墓道,次者为二墓道或一墓道,亦有不建墓道者(如武丁帝妃妇好墓)。殉葬的近侍置于一层台上或墓道中,墓外另有殉葬之牲、车马坑,以及大量的奴隶杀殉坑。墓上不起坟,但有的墓(如妇好墓)上已建有面积不大的祭祀建筑。
  
  周代帝王大墓形制基本同上,但诸侯亦有用四墓道者。大概自春秋起,墓上已逐渐累土为坟。建于战国晚期之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其王与后、妃三陵并列,上构高大夯土台,台上建祭祀建筑。该墓中出土一块名为《兆域图》的铜板,上刻划有陵墙、土丘、祭室及附属建筑之名称及尺寸,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建筑设计图。陕西凤翔秦国贵族之墓地虽建于战国,但仍未起坟,然于外围掘沟环绕。已发现的周代大墓均采用土圹木椁形式,墓室用井干式大木堆砌。
  在葬制方面,等级制度在周代特别突出,除前述之墓道外,墓内棺椁亦有规定,即“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随葬的礼器为,天子、国君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实际发掘资料表明并不完全按此规定,有的有所增减。一种可能是死者受到特殊礼遇,另一种可能是在“礼崩乐坏”情况下的僭越。至于普通百姓则属底层,有的掘穴而埋,有的连墓圹也没有,常在灰坑或灰层中发现他们的尸骨。

春秋战国时期的木椁墓用的是什么材质

  古代墓葬构造形式之一。商代已有,战国和西汉流行。在土坑内用木材构成长方形或方形的停室,将棺放置其中。停内常有边厢、头厢等放置随葬品。
  
  商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木材筑成椁室。亚字形墓的椁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其余各种类型的墓,椁室平面呈长方形。敛尸的葬具都是木棺,放在椁室正中。平民的墓,有的有棺有椁,有的有棺无椁。
  木椁墓用的是什么木材1
  木椁墓用的是什么木材1
  有钱的用好木材,平民用普通的,如此类推
  当然是土葬。
  商周时期的墓葬以考古发掘的为主,东周时期墓葬,上候级的伴有牛马坑、封
  土家等。这个时期已经形成了铰成熟的文字——中骨义和金文,记载了让会发展
  的情况。
  内秦襄公起,帝上陵经比了王候到帝王的缓慢的发展过税。墓葬也从墓到家,
  东到山的演变过程。规模也内亨堂发展至墓家。逐步完善帝王陵园的形制。
  从现钉的冬片资料看,墓葬最初形式是没有土丘的。商周时期的墓葬l4究不
  封不树,即没有封土堆,也不种梢任何树木。从日前考古发掘来看,殷代的墓葬都
  没仑土丘。墓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奴隶主贵族的没落,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
  开始兴起。据《周礼.春官,基大夫》载,不论公墓或是邦墓,每个人安葬都要按照礼
  制规定次序来排列,有严格的规定和安放位青。战国初期,社会发生变革,11l现"礼
  崩乐坏"的局面、原来奴隶主贵族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瓦解,以家族为单
  位的墓葬制度逐渐形成,同一片墓地中,由于身份向低,出现贫富悬殊差异交锗的
  排列。
  春秋晚期,中原地区出现土丘式墓葬。例如河南凶始侯古塔的宋墓。战同时
  期,土丘式墓葬普遍流行。例如河南新郑地区的韩同王陵。土斤高7一lo米,直径
  5—7米*笔者曾经参与了河南省新郑市胡庄村的韩国王陵考古发掘丁作。见讨土
  家高大,规制较岗,建有墓道和车马坑。基壁周围涂有朱砂,土丘墓家上有古代建
  筑,有的还铺设有散水,图中所示为新郑战国时期韩国王陵,均为土丘墓。战国时期的土丘墓高低根据墓主身份草卑而定。由于建筑的需要,棺柩的重数增多,随葬品也随之增多,墓室扩大,人力需求也就会增大.问时又要防潮,防渗水,防塌方,填人
  木炭层、石子层、白膏泥、石料、木材等,挖出来的土不能回填墓室,山此堆积成高大的上厅、随着奴隶主贵族组织的解体,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渐渐出现,人们的家族观念加强,重视对先辈们丧葬之礼,也重视对家族墓地的修建,君主政体的建立,爵价等级的高低,确立了墓葬的等级制度。奴隶主贵族所艾行的宗族层葬制度,等级差异主要体现在墓主人的墓室中,包括棺停的重数,随葬品的数量,随葬品的种类,如天子九鼎,谙侯七鼎,士大夫五鼎。秦阔在商软变法后规定"小夫死,以上至大夫,其官级一等,其墓树,级一树"。《礼记.月令》记载,"伤丧纪,辨衣裳,审棺停之厚薄,墓丘拢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
  春秋以前称墓葬为"墓",战国时期,称为"丘墓"、"基家"、"坟墓"等。君工的墓家称"陵"。战国中期开始,出现于赵国、楚国、秦国、韩国等。商代至战阳晚期的王陵有的呈"亚"、"窄"、"甲"宇型。墓道有四条、两条、一条之分。在当时,身份等级最高者是国君,义坟墓建造比较高大。日前咸阳北边的泰武王叁高约三丈。据文书记载.帘王陵墓中建筑有"寝"的制度,始于秦朝。在西汉时期普遍推行,其形成时期为战例时期。古人相传死后会有灵魂存在,因此,宗庙的建筑大部分模仿宫殿。生前有"朝",死后也有"朝";生前有"寝",死后也有"寝"。《尔雅'释官》载:"室有东西厢口庙.无东西厢有室内寝。"古代君主宗庙的建筑上,如同宫殿一样。

秦始皇死后留下的谜案有哪些

  家喻户哓的秦始皇,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万世皇帝梦也就破灭了。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不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
  
  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地宫设有几道门?
  
  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
  
  谜团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释?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谜团四: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五:地宫珍宝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
  
  《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谜团六: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
  
  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大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它棺椁。
  
  谜团七:地宫有没有空间?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有“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
  
  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宫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
  
  谜团八:自动发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
  
  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谜团九: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
  
  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谜团只是秦陵地宫众多谜团之冰山一角。随着我国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测技术的实际运用,秦陵地宫终有一天将再次震惊全世界。
  皇陵里到底有多少宝贝。
  秦始皇的陵墓一直没找到
  始皇帝 见过外星人